记者从广西电力部门获悉,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11日在广西南宁建成投运。该电站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投资建设,本期投产规模为十兆瓦时。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导。区别于常规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采用全新自主研发的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通过自主创新,率先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应用于大容量储能电站。
自主研发 技术领先
从空中俯瞰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铁塔银线牵引电力能源,汇聚到整齐排列的电池舱、变流器舱组成的白绿格子方阵中。随着这片储能装置投入运行,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实现在电力工程的应用。
在电站主控楼里,技术人员通过电子大屏实时监控储能电站设备。“通过大屏,我们可以看到储能电站运行设备的实时参数。通过相连的线路,储能电站可以智能化参与电力调峰,实现灵活存储和释放新能源电量,把清洁电力送到千家万户。”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高级工程师罗传胜说。
在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主控楼里,技术人员通过电子大屏实时监控储能电站设备。
据介绍,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项目示范工程,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组成项目团队进行攻关。
“经过科技创新,项目团队研制了国内首套十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并运用这些技术建设了伏林储能电站。”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创新管理部副总经理高立克介绍,项目团队围绕高性能电芯规模制备、系统集成和安全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钠离子电池制备及系统集成技术。
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领军级技术专家李勇琦说,项目组运用了新的储能变流温控技术和安全防控技术,让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能在实现能量整体转换效率超过92%的同时,2.2万多个电池温差不超过3摄氏度,转换效率、安全性等多项关键指标优于同类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开启钠离子电池“新赛道”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应用发展,正在加快打破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现有格局。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为绝对主导。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超过3500万千瓦,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装机占比超过95%。随着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突破,将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和有效替代。
据介绍,新型储能是指通过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等技术实现能量存储。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都属于电化学储能,它们的工作原理相似,都是通过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来完成充、放电。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原材料储量丰富、易于提取、成本低廉,低温条件下性能更好,在大规模储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介绍,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生产工艺类同,产业线转换成本相对较低,可推动实现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的经济并网。广西伏林储能电站顺利投运,为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大范围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撑,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条的发展。
新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前景广阔
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所采用的储能系统技术一大优势,是可规模化复制推广。“这个储能系统可以灵活地进行模块化组合扩展,好比搭积木,积木越多,规模越大。”高立克介绍,该系统通过模块化组合扩展,可以达到百兆瓦时级以上规模。
钠离子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运行成本降低。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满介绍,钠离子电池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成本造价可降低20%至30%,在充分改进电池结构和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循环寿命的前提下,度电成本可下探至0.2元/千瓦时,是推动新型储能经济应用的重要技术方向。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树军说,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等主要应用领域,有望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和有效替代。包括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在内的新型储能创新发展技术突破和应用探索,将有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体系培育壮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