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在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建立以商业健康险为抓手的多元支付体系是解决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困境的唯一路径。
中国的全球研发贡献已经稳居世界第二梯队前列。以企业总部所在国统计,2023年中国研发管线产品数量全球占比28%,首发上市新药数量占全球的26.2%,不管是从研发管线角度还是在全球首发上市药物角度看,中国均已经远超其他第二梯队国家,仅次于美国。
宋瑞霖表示,尽管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口优势,在GDP总值和医药整体市场上都是毋庸置疑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从创新药的角度来看,市场规模与整体上的“全球第二大市场”错配严重,2021年我国创新药市场仅占全球的3%。
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近几年医保基金的收支开始出现失衡,支出增速超出了收入增速,基金结余不断缩小。尤其对于覆盖9.6亿人口的城乡居民医保,医保基金承受的压力更为明显,2023年当期结余仅有112亿元,同比降低85.6%,这与中国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严重不匹配。这就造成中国医药创新市场机制的核心应为多元支付的医疗保障体系。
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9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丰富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形式。
宋瑞霖表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1998年开始逐步完善,依据的是以仿制药为主的产业基础,如今我国医药产业已转变为以创新产品为主,医疗保障体系需要与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相匹配。他建议在保障国家医保基金安全的情况下试点创新支付改革,建立以商业健康险为主要补充的多元支付体系,在仿制药“用得起”和创新药“用得上”之间实现均衡。同时对于低收入人群建立单独的补充医疗救助。
“当价格回归到市场,当中国建立完善的自费药市场的时候,创新药产业和商业医疗保险才能够有发展的空间,有立足之地。”对于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宋瑞霖给出了三个具体建议。
首先,搭建商保与医疗的共赢机制。首先推动医疗机构对商业健康险开放,其次建立商业健康险医疗服务目录与药品目录,同时设立商保公司对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的监督机制。
其次,加强商保行业管理。严格管理商业健康险产品的赔付比例,同时建立以患者服务水平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机制。
再次,完善筹资机制。一方面对投保人,建立商业健康险纳税折抵机制,同时鼓励企业将购买商业健康险纳入人才吸纳奖励体系,并由地方政府对企业给予所得税抵扣优惠。
在宋瑞霖看来,如果上述关于商业健康险的建议能够落地实施,按照目前我国人均收入结构计算,执行与医保同等的2%个人收入的缴费比例,预计全国商业健康险基金年收入最高能达到3.42万亿,将超过2023年全国医保基金收入。这一方面能够为创新带来合理回报,另一方面将会带动更多的产业投资,形成产业正向循环,推动中国从医药大国真正走向医药强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