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武汉黄陂空港新城以一张音乐节门票为起点,掀起文旅消费的连锁反应。五一当天,来自全国的近3万乐迷齐聚武汉空港音乐广场,现场人气爆棚,成为这个假期武汉最火热的打卡地之一。据预测,连续两日的音乐节吸引近5万名乐迷涌入,其中超半数从外省奔赴而来。这场融合音乐狂欢与文旅体验的盛会,不仅点燃了年轻人的热情,更带动黄陂全域旅游消费持续升温,成为假日经济的一抹亮色。
五一当日,近3万乐迷齐聚武汉空港音乐广场观看仙人掌音乐节。图/仙人掌音乐节主办方
一张票根串起跨省消费链
五一当天,武汉空港音乐广场上,众多乐迷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现场及周边热闹非凡,人流如织。广场周边的小吃摊、饮品店生意兴隆,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据了解,周边的多家酒店在五一前就一房难求了,不少乐迷早早下单抢订房间。
五一当日,近3万乐迷齐聚武汉空港音乐广场观看仙人掌音乐节。图/仙人掌音乐节主办方
“原本只为音乐节而来,现在一张票还可以解锁黄陂的山水,真的不要太划算。”5月2日,来自杭州的乐迷小郭与内蒙古好友手持音乐节票根,在木兰天池景区闸机前扫码兑换半价门票。她告诉记者,自己提前一个月抢购音乐节门票,并预订了两晚音乐广场附近的酒店。五一当天,她们现场感受了仙人掌音乐节的火爆气氛,在得知门票可以半价游木兰景区后,小郭和朋友立马规划了第二天“白天游木兰、夜晚蹦现场”的行程,人均消费预算从2000元追加至3000元,“景区半价、住宿难订,连打车软件都显示周边需求激增,黄陂真的‘火出圈’了。”小郭说。
像小郭这样的“跨省组合”并非个例。黄陂区文旅局数据显示,音乐节期间外地游客占比超60%,带动周边酒店、民宿预订量激增。
这张薄薄的票根,正成为黄陂文旅的“流量密码”。音乐节主办方与黄陂木兰部分景区联合推出“凭票根享半价”政策,外地乐迷凭电子票夹和本人身份证原件,可享受半价游览木兰云雾山、木兰天池、木兰花乡等景区。
黄陂文旅的“票根经济”精准击中年轻消费群体。音乐节期间,距武汉天河机场15分钟车程的空港新城成为乐迷集散枢纽;黄陂木兰景区二次消费收入占比较平时明显提升,木兰草原夜间露营、木兰不夜城汉服旅拍等体验项目收入激增;餐饮消费半径从音乐节现场扩散至10公里外,连地方特产“黄陂三鲜”日均销量也较平日有所增长。
“票根不是终点,而是消费旅程的起点。”黄陂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张音乐节门票平均撬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超过1000元。这种以文化IP为入口、以优惠政策为吸引、以在地体验为延伸的模式,让“流量”产生“留量”——数据显示,近四成外地乐迷选择在黄陂停留2天以上,较普通游客人均消费额高出40%。
“半价游木兰”激活文旅新活力,景区接待量创新高
借势音乐节流量,黄陂文旅打出“组合拳”。木兰天池、木兰花乡、木兰云雾山等景区联合推出门票半价优惠,形成“白天游山水、夜晚享音乐”的文旅闭环。数据显示,5月1日当天,木兰草原接待游客3.5万人次,景区9个停车场近万个车位爆满;主打国潮夜游的木兰不夜城首日客流量达2.6万人次;甘露山文创城单日迎客3.6万人次,区域内民宿入住率飙升至100%。
木兰草原游人如织。图/黄陂文旅
“音乐节+景区”的联动模式成效显著。黄陂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年轻群体更倾向“主题式旅行”,音乐节作为文化IP,能精准吸引消费力强、热衷打卡的外地游客,“他们往往延长停留时间,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二次消费,形成文旅消费乘数效应。”
甘露山国际滑雪场人头攒动。图/黄陂文旅
这场音乐盛宴的背后,是黄陂区深化“文旅+”战略的积极探索。近年来,当地持续培育音乐节、露营季、国风市集等新业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体验型产品。此次仙人掌音乐节选址空港新城,毗绕城高速与地铁站点,1小时交通圈覆盖武汉都市圈主要城市,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文旅辐射力。
木兰不夜城吸引了众多游客。图/黄陂文旅
“我们正在把每张票根变成‘黄陂体验通行证’。”黄陂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强化“节庆活动+特色景区+在地文化”的融合模式,通过差异化文旅IP打造,构建“引得来、留得住、玩得嗨”的消费生态,让“流量”真正转化为“留量”和“增量”,构建“文旅商”一体化消费场景。
这个五一,音乐与山水在黄陂碰撞出文旅经济的新火花。当音乐声渐息,这张承载着山水记忆与文化基因的票根,仍在持续释放黄陂文旅的“长尾效应”。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