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例!黄陂307岁的它享“意外保障”

来源:新华网时间:2025-08-19 14:52   阅读量:19368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全国环保日之际,一件发生在黄陂的古树守护案例,为我们打开了生态保护的新视角。

黄陂区木兰乡一株307岁的古树,在一场狂风中折断了枝干,压坏了农户的护栏。近日,古树的修复费用与农户的损失赔偿通过保险理赔全部到位,这是武汉首例古树受损由保险公司买单的案例,也是黄陂生态保护机制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脚。

这株二级保护的古树名为枫香树,扎根黄陂区木兰乡白石庙村詹家榜塆,从地面分生出两个水桶粗的树干,枝繁叶茂间藏着三个世纪的风雨记忆。它不仅是村落里的“活文物”,更是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夏日为村民遮挡烈日,秋日以叶片装点乡野,根系默默涵养着脚下的水土。

古枫香树被刮倒前树干粗壮,枝繁叶茂

6月8日晚,白石庙村詹家榜塆刮起9级大风,枫香树树干被大风齐根刮断,村委会了解情况后,迅速上报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由市、区园林部门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武汉分公司报案,启动理赔程序。经定损,保险公司最终理赔了21450元。

黄陂区园林和林业部门在处理被大风刮断的枫香古树

目前,被风刮倒的古树已被妥善处理。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为古树投保恰似为生态保护装上了“安全网”,一方面专业的保险评估能更科学地量化古树的生态价值,让“保护”不停留在口号上;另一方面,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也为古树后续的复壮养护提供了资金保障。

307年的古树树龄,见证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社会的变迁。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存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史书。全国生态日的核心意义,正在于唤醒每一个人对生态的敬畏之心。

黄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据统计,目前经认定和挂牌的古树835株,其中一级古树27株、二级古树64株、三级古树744株,大部分位于木兰山风景区、素山寺森林公园和木兰乡、王家河、蔡家榨等各个街乡,主要有枫香、朴树、银杏、樟树、榆树、槐树、刺柏、柿子、黄连木等树种。

黄陂区李家集街道九邱塆 流苏古树

武汉木兰山上古树公园 老鸦杮树

近年来,黄陂区高度重视古树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积极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等,并着重打造了木兰花苑和木兰古柿群2个古树公园。

黄陂与山水相连。拥有武汉市最高的山——双峰尖、最大的森林公园——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最洁净的湖——木兰湖。森林覆盖率约占武汉一半,水域湿地约占武汉六分之一,空气中富足的负氧离子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汉之肺”。

这座被长江与滠水河温柔环抱的城区,用约占武汉一半的森林覆盖率,在武汉北部勾勒出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青头潜鸭

黄陂区清凉寨

黄陂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22452.4公顷。近年来,黄陂区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为工作重点,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湿地生态持续向好。今年,黄陂区祁家湾青头潜鸭栖息生境恢复示范点,首批“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幼鸟在“人工巢台”成功孵出,是守护生态的成功实践。青头潜鸭,全球种群数量不足千只,祁家湾渔场是武汉最早发现青头潜鸭繁殖证据的地方,最多时有306只青头潜鸭同时栖息。如今,黄陂区在这里建立的青头潜鸭栖息生境恢复示范点面积已达433亩,通过水系连通、植被修复等一系列操作,重建了超适合青头潜鸭生活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黄陂,古树名木扎根岁月肌理,一汪碧水串起生态项链,湿地精灵书写共生之美,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全国生态日,期待更多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共同守护黄陂的绿水青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责任编辑:牧晓
上一篇: 软银2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下一篇:返回列表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