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 视觉中国 图
10月2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勇担新使命,奋进‘北转型’”宝山区专场。上海市副市长、宝山区委书记陈杰介绍宝山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南北转型”是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新时代的宝山,承载着吴淞开埠“开放立区”、建设宝钢“实业兴区”的深厚积淀,勇担新使命、奋进“北转型”,迈上了“科创强区”的新征程。“十四五”以来,宝山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定位,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转型的样本。
“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功能建设全面起势
宝山兼具中心城和近郊优势,高校、央企等科技力量雄厚,产业腹地较广,在服务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责无旁贷。宝山从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领域做起,着力做强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策源向“全链条加速”发力。适应科技创新范式转换,把“普遍在做”的事情努力做好,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先行先试,全力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围绕创新策源,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广泛链接市内外高校院所,形成了西有环上大科技创新核,东有上海北大科技园、复旦科创中心等大学科技园的“一核一带”集群发展态势。宝山与复旦共建的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纳入全市国家实验室“3+4”布局体系。围绕孵化转化,发布全市首个区级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启动上海大学环上大工训概念验证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沪的首个概念验证基地也将落在宝山。宝山还布局了微电子、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高能级孵化器,比如,石墨烯平台已累计实施研发与转化项目15个,其中6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布局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全球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也是宝山提供技术支撑。围绕科创生态,揭榜“先投后股”国家创新改革试点,首批扶持7个项目近6000万元,最近又启动先进封装设备等9个项目。揭榜“建设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国家创新改革试点,已启动合成生物、绿色低碳等创新联合体建设。与上交所共建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培育区、全市首个“科创街区”建设,市级双创载体总数全市第三。
高端产业引领向“细分赛道”聚焦。发挥宝山“南总部+北制造”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全市产业拼图中精准切入细分赛道,构筑有效承接创新转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盯产业链核心环节,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快补链延链固链。比如,宝山钢铁电商平台交易量占全国六成,上海钢联螺纹钢价格指数成为现货与衍生品国际结算指数。抢先布局新赛道,在全市明确的五个未来产业中,宝山重点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制造。宝山聚焦细分赛道发力,建成全市首家创新型疫苗科技园,并“一业一策”促进合成生物等重点行业发展。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宝山已获批五个市级特色产业园、总数全市第二,成套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成为上海五个“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宝山还积极推动传统企业“智改数转”,探索“工业上楼”,建设生物医药创智空间。
“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品质蝶变彰显魅力
宝山近三分之二的区域已纳入上海主城区范围。宝山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着力塑造与主城区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和形态,努力彰显高颜值、涵养新气质、充满科技范。
加快吴淞、南大“两大板块”脱胎换骨。注重把握开发时序,优化功能承载,深化区域更新。联手宝武突破吴淞创新城转型瓶颈,已有6平方公里实施“市区联合收储+企业自主转型”,建成了一批项目。正在积极完善控详等各类规划,加快上海美术学院、180米超高层等功能性项目和城市新地标建设,推动工业、交通等专业博物馆落地。携手临港推动南大智慧城建设,聚力打造地上、地下、云端“三座城”,100万方的数智中心、科研载体、人才社区已经拔地而起,西南片区1平方公里首发区域如火如荼建设,导入数智南大产业园、合成生物产业园等项目,推动15号线丰翔路站TOD、科创之门等项目建设,加快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打造上海数字城市建设示范标杆。
强化对内、对外“两个扇面”集聚辐射。对外扇面,重点是提升开放联动水平。沪通铁路二期、沪渝蓉高铁宝山段已开工建设,高铁宝山站“站城一体”建设稳步推进。未来的宝山,“南承中心辐射、北向跨江联动、东接浦东引领区、西连长江经济带”,将真正成为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和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内扇面,重点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标准建设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推进长江、黄浦江、蕰藻浜滨水岸线贯通开放,今后还将逐步与中心城贯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滚动推进“两旧一村”改造等民心工程,加快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强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智慧赋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实现基层治理“三个首创”复制推广。首创“社区通”,引导居村民在线议事协商,覆盖全部居村、九成家庭,在全国多地复制推广,获得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等多项荣誉。首创“社区小先生制”,引导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带动约11万名家长参与垃圾分类等社区治理活动,入选中国社会治理十大创新实践案例。首创“社区治理学院”,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培训,累计培训各类治理主体近3.4万人次,成为全市首个社区教育实验创新研学基地,获评第五届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
作为传统产业重镇,宝山的绿色低碳转型有难度,但更有典型意义。宝山坚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注重形成从长远布局到近期部署、从总体策划到具体安排、从全面统筹到重点突破的推进体系,已经发布“样板区”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年内还将发布配套支持政策,瞄准低碳供应链这一牵动性抓手,下好先手棋,争当排头兵。
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紧紧围绕聚创新、强产业、定规则,创新试点低碳供应链先行先试。抓规则制定,积极应对全球经贸规则绿色低碳标准重构,已参建碳量化国际标准,国产碳量化工业软件首次纳入欧盟目录清单。正在开展相关产品碳标准规范编制,其中《耐火制品产品碳足迹评价规范》计划申请国家规范。抓平台打造,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高质量的低碳供应链数据库和碳排放因子数据库,集成长三角碳足迹评价数据库,目前平台已经开发完成,近期将举行揭牌仪式。抓核心功能区建设,参建宝武百亿绿碳基金,加快打造碳服务核心功能区,推进宝武碳中和产业园建设,互联宝地·滨江园已正式开园,打造绿色低碳园区的示范样板。
抢抓赛道培育动能。围绕“双碳”战略,抢抓产业新机遇,寻求动能新突破。聚焦能源转型,推进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今年全区新能源领域投资备案项目和总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1%和329%。聚焦项目落地,揭牌“长江湾”碳科技园,启动上海碳峰科创园项目,上海首个数字化与实景展示交互低碳建筑馆7月初正式开馆,将不断吸引不同领域细分赛道上下游企业,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链。聚焦金融支撑,积极配合上海申建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筹建全市首家绿色金融研究院,打造“碳中和”银行网点,支持区内龙头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探索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