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天选之人,如何个性化培养,为每一位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来源:东方网时间:2023-12-07 15:01   阅读量:17780   

每个学生都是由不同兴趣、风格、天赋和潜能构成的独特个体,促进每个个体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是教育人的使命。6日,徐汇区举行首届“汇智教育论坛”,探讨新时代人才个性化培养,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为每一位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天选之人,每个人都能够创新。”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说,我们经常误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天选之人,只要有适当的方法把这些天才筛选出来,然后进行培养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反复证明,只要智力正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他引用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的一句话:“我几乎认识每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中间几乎没有一个考第一名的。”在倪闽景看来,多样化的大脑是创新的基础。创新不怕愚蠢,就怕相同。多样化的好处是让缺点与错误也能成为资源与优势,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出有行动力但思维方法不一样的人。“强人工智能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了更强大的创造能力。人人都能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时代来临,面向个性化的教育越来越迫切。”

徐汇教育系统把实现个性化培养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桑嫣认为,个性化培养与个别化培养并不相同。个性化培养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实施个性化培养,首先需达成一些共识:面向全体,适应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创新评价方法;关注长远,促进生涯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说,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学校育人的机制在于课程、教师、学生三者互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培养个性化的学生,重点抓手可能在于教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用个性化培养学生,而不能简简单单只是执行的过程。“鼓励老师把每一节课上得都不一样,追求不一样。”倪闽景说。

近年来,徐汇教育为学生提供适切个性化特色发展的各类支撑,构建多元融合指向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体系,创建选择多元的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体育和科创活动,设立品种丰富的兴趣小组、社团、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和课外活动,高中开设不同组合的选修课程。“学校要从落实国家课程基础上再出发,创生充满活力、各具不同内涵的课程体系,首先要以素养培育为导向,以学校独特的育人理念为指引,对课程进行顶层融合设计,孕育出充满学校个性特色的课程体系。”桑嫣说。南模中学创建了“核心—发展—创造”三圈层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力求人人有发展、个个有精彩。位育中学创设“芯片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在场景化的研究中学习实践,既增强学科兴趣,也在心中立志解决科技难题。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更强调跨学科综合实践以及沟通、问题解决等能力培养。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构建起“格物穷理”校本课程群,激发学生想问、敢问的问题意识。向阳小学根据不同年级特点,与所在社区的企业、场馆、院所合作,创建富有特色的校本劳动课程。徐汇中学聚焦学生科创素养培育,借助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资源,开发了186门校本课程,涉及12类工程,为学生未来成为工科类、科创类人才提供发展可能。

突破校园围墙,将学习空间延展到校外,打造多体验综合性的校园外“无边界课堂”。研学实践中,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收获新知,在场馆中沉浸式学习。

“现在的学生非常多样,基于多元探索融合的高中生发展之道,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他的长处、用他的长处站上课堂舞台的中央。”南洋模范中学校长李啸瑜说。

这学期,上海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进实施项目化学习。针对个性化培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副所长夏雪梅认为,要有机会让学生提出他们的问题,允许孩子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路径,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真实世界中专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薛广涛看来,能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快速学习以及动手实践,对个性化培养相当重要。

今年,徐汇区教育学院启动“指向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区域生涯教育体系构建”项目,多形态数字化技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未来,个性化培养的区域总体设计还有待加强,数字化环境还有待改善,引导更多学校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如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更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差异。“个性化培养的目的是什么?让每个学生找到学习的人生意义。”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责任编辑:文辉
上一篇: 葛洲坝集团100亿小公募债券项目获上交所受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