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8月20日,港交所公布截至2025年6月底中期业绩。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一直以来进行不少工作来优化市场机制、营运流程及丰富产品线,希望市场可以更便利参与,在投资者考虑资产配置时,香港能分更大一杯羹。
截至6月底止,港交所股东应占盈利85.19亿港元,按年增长39.09%,每股基本盈利6.74港元,派中期息6港元,按年增加37.61%。上半年收入及溢利均创下集团半年度历史新高。
期内,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按年升32.53%。主要业务收入129.54亿港元,升33.68%,反映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创历来半年度新高,存管费用增加,以及保证金规模增加令投资收益净额上升;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10.44亿港元,按年升15.87%。
期内,EBITDA利润率为79%,同比升6个百分点。
而香港新股市场今年延续强劲增长,上半年集资额居全球首位。期内,共迎来44家上市公司,新股集资总额达1094亿港元,按年升7.16倍。截至6月底止,正在处理中的新股上市申请数目上升至207宗,是截至去年底止的84宗申请的两倍多。截至6月底,正在处理的新股上市申请升至207宗,较去年底增长近1.5倍。
陈翊庭表示,上半年新股市场畅旺,令香港重回全球榜首。目前香港有约230家企业轮候上市,亦有更多企业正在接触,随着内地提速审批新股上市,相信香港与内地交易所可以互补及错位发展。而下半年港交所将积极推进多项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新措施,包括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的准备工作,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落实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的定价新规和推出下调证券交易最低上落价位的第一阶段。
对于近日有会计师行建议,港股分阶段延长交易时间,甚至研究24小时全日交易。陈翊庭回应,港交所希望尽量让市场可更便利参与交易,在此事上没有既定立场,惟重申必须充分分析会否对流程造成压力及如何降低风险管理。忧虑一旦交易过程出错,无缝交易将影响修补错误的空间。
陈氏补充,现时旗下的领航星系统,已有条件将衍生产品交易,由凌晨3时收市进一步延长。
而集团早前发布希望探讨如何、何时缩短港股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至T+1的讨论文件,其咨询期将于9月1日前结束。首席营运总监刘碧茵表示,预计到2027年底,按交易价值计全球股票市场88%的交易采用T+1或T+0结算周期,香港不能与国际市场脱轨,因此今年7月起就缩短结算周期邀请业界进行讨论。收到市场意见后,港交所将研究最好的实施方案,包括过渡期及营运细节等,以期与世界接轨。
另外她提到,技术上,中央结算系统将在今年底可支持T+1的运作。
问及改善交易单位制度的讨论时,市场主管余学勤表示,鉴于现有手数有多达40种,若由40种统一为只有一种将是较大的转变,亦要审视托管银行等参与者的配合度。其透露计划今年年底就调整港股每手交易单位咨询市场。
陈翊庭表示,现时上市企业在决定每手交易单位时有很大自由度,调整过程亦非繁琐,若公司股价累积较大升幅,可考虑调整。
另外,集团期内资本开支大增5.5倍至26.57亿港元,撇除购置物业后亦增39%。
陈翊庭称,衍生产品平台航星衍生产品平台的开发占资本开支比例较大。她指人、货、场最重要,即必须确保在投资者、产品、平台等三方面的竞争力能对标同业交易所,直言不可吝啬。
港交所首席资讯总监梁松光补充,除了新项目投入,提升和维持现有设施亦需要资本投入。他亦举例,港交所时刻保持容量规划,在过去多月交易所成交量急增,单日成交破6000亿港元、2600万宗,港交所仍然有数以倍计的余力处理交投急增。
上半年,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同比上升1.18倍,期货及期权产品的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超过170万张,升11%。期内,香港ETF市场持续显著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38亿港元,升1.84倍。
沪深股通及港股通成交量亦创历来半年度新高,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1713亿港元人民币,按年升32%;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急升近2倍至1110亿港元,受惠内地大量资本寻求多港元化投资渠道,内地投资者的离岸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
债券通北向通交投维持增长,上半年日均成交额升至459亿的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3%。
陈氏称,投资者关注点重返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相信当市场寻求分散美元资产的替代产品时,香港的新股项目可以提供不少投资机会。
她指出,现时北水占港股日均成交额大约23%,另有1%为散户,其余成交额有不少来自机构投资者,当中不乏来自本地、中东、东南亚及欧美的机构参与,近期外资在新股的参与度亦高,例如吸引各地长线基金参与新股的基石投资。期望有关趋势能延续,会透过持续优化上市制度、营运流程及丰富产品线,在投资者考虑资产配置时,香港能分更大一杯羹。
集团在今年4月宣布斥63亿港元购买交易广场数层物业作为总部,财务总监许亮华表示,目前公司内部基金规模超过350亿港元,当中约70亿为委托外部基金经理打理的组合,公司将会全数套现该70亿港元的外部组合用以支付购置总部物业代价,目前已回笼约六成资金。并因投资组合规模缩减,加上利率环境变化,预计下半年的投资收益净额会受到影响。
另外,因为拆息自5月起下行,许亮华表示,在当前较低的利率水平下进行再投资时,变相会降低投资收益净额。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