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我在高原挖“海鲜”——高原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来源:IT之家时间:2023-03-06 12:50   阅读量:5444   

原文标题:《嘘,我在高原挖“海鲜”!》

海鲜美味,但在内陆价格贵不说,而且常常是不够新鲜的,可以说,海鲜是生活在内陆地区的孩子心中永远的痛。然而看到这个标题,不少人心里可能已经开始骂骂咧咧:“高原上怎么可能挖到海鲜?这不胡扯嘛?”咳咳,同学你先别急,容我“狡辩”一番。

2019 年上映的电影《攀登者》中,方五洲送给徐樱一块化石。这是一块从珠穆朗玛峰上获得的海洋生物化石。1924 年,探险家首次发现了嵌入珠峰岩石中海洋生物化石。据曾参与攀登珠峰的人介绍:“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营地,你可能会随时捡到一块海螺化石。”

听到探险者和科学家们在高原上挖海鲜的经历,你应该相信我没有在胡扯了吧?但你可能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好家伙!!!难道亿万年前的海洋生物都是鲲鹏不成?!还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那个海洋生物化石又是什么?这些原本存在于海洋的化石,又是怎么跑到珠穆朗玛峰上的呢?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想了解什么是海洋生物化石,我们要先聊聊什么是化石。简单来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 "石头"。那么海洋生物化石则是原本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后的遗体与包围在四周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所形成的“石头”。

鹦鹉螺化石

在科学家的眼中,这些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就是书写地质变迁史的“活文字”。从化石中我们可以看到古生物的样子,推断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况,重建古地理和古气候,并了解生物从古到今的演变。根据化石记录,我们还可以划分和对比地层,解释地质构造问题等等。

三叶虫化石

那些曾经存在的生物,指示着它们曾走过的路,并给我们这些“后来者”诉说一个个沧海桑田的故事。而探险家和科学家们在珠峰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正是喜马拉雅山脉剧烈地壳运动的见证者。

海胆化石

这就为我们解释第二个问题指明了方向。

根据地质考察证实,珠峰所在地在两亿多年以前曾是一片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即古喜马拉雅海。今天的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可通过古喜马拉雅海和古地中海互相连通。在距今 1200-2500 万年的晚第三纪中新世中期,这里的地壳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 *—— 古喜马拉雅海南边的印巴板块(印巴次大陆)向北移动,与其北边的欧亚板块(欧亚大陆)玩“贴贴”,结果用力过猛,把欧亚大陆撞肿了半边脸,特提斯海退缩成现在的地中海,最惨的莫过于古喜马拉雅海,直接被撞出一个“大鼓包”,也就是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上演了一幕“桑海变沧田”。海洋里的生物万万没有想到,它们习以为常的“海景房”,有一天却变成了“山景房”,过上了天寒地冻的高原生活,只能默默地感慨一句:世事无常呀。

更为神奇的是,其中含有远古海洋生物化石的岩层并没有在造山运动中被过度破坏,其中含有的化石自然也就依然保持完好,它们是地球历史最好的见证者,默默记录着一切,如今以化石的身份出现,向我们叙述过去的故事。

喜马拉雅山

在未来几亿年的时间内,由于板块之间“贴贴”的过程仍在持续,喜马拉雅山会一直长高,平均每万年增高 20-30 米,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群山之中,自然也伴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高度的增加,珠峰的重量也随着大幅升高,最终自身的结构强度将无法维持稳定,重力会让珠峰发生坍塌,随后继续再升高,再倒塌。直到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再次分开,这时珠穆朗玛峰所在的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很可能就会重回大海的怀抱,再次上演“桑田变沧海”。到时候,海洋生物们或许又可以回到它们熟悉的“海景房”了~

珠穆朗玛峰

看到这里,赶紧拿起你的小锄头,在你家挖挖看有没有“海鲜”吧(bushi

* 造山运动:一个板块对另一个板块的压力会导致海洋岩石板块的断裂,这些岩石会在推动的过程中互相堆叠在一起。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它们不断堆积,山脉便形成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责任编辑:山歌
上一篇: 《火炬之光:无限》Steam国区页面上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