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成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首席投资官张云虎: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

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时间:2024-09-11 16:02   阅读量:8505   会员投稿

未来产业对全球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其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存在一致性,会引发全球要素资源的重新整合,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未来产业存在显著性特点,包括发展前景广阔、技术密集、价值高端等,在产业发展中要基于此整合高端要素,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营造适合的市场环境,从各方面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未来产业以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作为原动力。产品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是产品的关键要素,产业化发展遵循技术-产品-产业的路径。基础研究为后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产业化的发展想要解决技术问题就应从基础研究着手,未来产业更是如此。现阶段基础研究存在转化周期缩短的特点,国际科技竞争已将基础前沿作为关键点,所以基础前沿前移已成显著趋势,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性与颠覆性的底层技术。同时,要有适用于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场景。

悉成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首席投资官张云虎: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

产业的内在发展需要进行发展方式的变革。高耗能高排放的主要产业地位逐渐没落,生态友好产业才是未来产业主要转变趋势。新时代能源资源紧张,未来产业直面经济发展存在的掣肘,为全球问题给出新时代的答案。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支持。未来产业象征着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变革期间,生产关系必须作出相应改变。要充分挖掘新型国家体制赋予的能量,充分体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固有流程。针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围绕贡献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以评价激励发展,通过灵活性管理赋予科学家更高的决策权,为创新成果的研发与转化提供助力。人才与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必要因素。新质生产力存在衍生与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需求大量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回顾科技与产业发展历程可知,在国际及行业领域占据领先优势的企业或独角兽企业,他们都拥有行业顶尖人才,具有完整的企业队伍配置,包括企业家、科学家及工程师,成为国际市场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新主体,影响未来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未来产业要通过多元化举措引导形成科学布局。其一,市场机制、企业等微观主体要随着时代发展进行变革创新;其二,政府部门要从宏观与整体层面进行统筹与引导,在政府的管控与市场的调节下,引领未来产业向科学与正确的方向发展,明确具体的发展框架。涵盖应用场景示范、一体化布局开放式创新平台、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从环境与氛围层面为未来产业发展供给源源不断的能量,包括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完善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形成宽松、鼓励与创新的产业发展环境。市场机制作为探测器为未来产业发展摸索方向,形成新型金融产品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包括风险投资、产业私募基金等。创新要新颖与变革,但不能过度消耗资源。各地要基于自身现状摸索出适合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发展。

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的进程中,未来产业是最活跃的变革力量,也是推动经济格局优化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更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我国发展未来产业具有巨大潜力,要坚持全球视野、未来眼光,科学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加速推进顶层设计、战略布局,在动态调整中为未来产业拓展广阔发展空间。科学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理论逻辑。随着未来产业的探索实践不断深化,我们对未来产业的支撑动力、发展阶段、重大影响的认识不断清晰。从需求场景看,市场需求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需求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未来产业发展;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基因编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未来生命科技将催生潜在的健康服务需求。从生命周期看,未来产业发展本质上是从一颗产业种子到一片产业森林的成长过程,尽管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只要能够成功完成前沿技术产业化,就会呈现出高速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从变革影响看,未来产业将引导经营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帮助人们不断突破认知极限和物理极限,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历史逻辑。一个国家的未来决胜于未来产业,这是因为其具有极其鲜明的先发锁定性。作为先行国家,可以此构建包括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标准规范等在内的“先发壁垒”,并沿着上下游产业链培育完整生态,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技术和产业中心,后进入者追赶超越的难度极大。纵观全球产业变革历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未来产业,而历次未来产业发展进程都深刻改变了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格局。从技术创新看,我国在未来网络、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在部分领域形成与发达国家同步并跑甚至领跑的态势,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从市场需求看,只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才有可能成为培育未来产业的场域,成为发展未来产业的支撑,为其技术熟化、产品中试等整个链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中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以及差异化的细分市场,更利于催生更丰富、更多样的未来产业技术路线,推动发展模式的优化。从产业体系看,我国具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快速整合优化不同生产工艺组合、不同生产环节资源,未来产业技术路线一旦成熟,就能实现快速度、低成本、大规模投产。

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而言,必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探索以及创新的过程,其中既包括前沿技术的突破,也包括产业化的加速。在这一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强有力的支撑,需要建立一个有助于推动其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进一步优化促进技术革新,辅助产业培育。不同于其他传统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重要性与成长不确定性特征,决定其支持政策需要从选择重点支持转向更加突出厚植发展土壤、从依托特定企业转向更加突出鼓励多元试错、从重视技术集成转向更加突出强化原始创新、从简单给优惠支持转向更加突出应用场景与早期市场支持。强化技术策源支持。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是锻造先发优势的重中之重。既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探索“国家出题+专家答题+市场阅卷”的创新模式,面向科技源头问题、基础问题做好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出作用,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又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探索“企业出题+专家答题+市场阅卷”的创新模式,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推进问题导向型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强化转化孵化支持。既要围绕“谁来转化孵化”,推动多主体协同孵化,聚焦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加速等关键环节,探索“政府引导+科技园牵头+领军企业”模式,完善全链条的转化孵化服务,又要围绕“怎样转化孵化”,以场景开放为牵引,聚焦未来城市、智慧乡村、未来社区、未来制造、未来农业等领域,以此架构全新的场景应用创新体系,涵盖早期验证以及融合实验等一系列过程。强化“耐心资本”支持。未来产业孵化培育周期长、投入大、正外部性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比其他产业更需要有耐心的资金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不可缺少政府资金的“耐心投”,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资本的“放心投”,需要对于现阶段的联动机制进行健全与优化,使财政资金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推动社会资本的全身性投入,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针对不同未来产业初创企业匹配有针对性的科技金融服务。

对于未来产业而言,源自前沿技术的推动,属于前瞻性产业。其典型特征在于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同时还包含着极高的不确定性。其所代表的是科技产业的长期发展方向,一旦发展成熟、完成产业转化之后,其所带来的结果必将是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带动,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推进,在全球范围内,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屡见不鲜。显然,世界各国都以此作为重点布局,并将其提高到更高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际上,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极其多元,在十四五纲要中对此做出了特别的强调与详细的阐释,包含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此再次进行强调,可见,其重要地位。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安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较为成熟。在农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孕育出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正在逐步融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我们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软件设计、数字技术创新应用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已经覆盖了传媒、电商、影视、娱乐、教育、金融等诸多领域,将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总体看,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为重点发展高端机器人产业,当前,衡量国家科创水平及高端制造业水平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以及应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的研发和应用,正在极大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其中,与人类操作员并肩工作的协作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实现自动化。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具有轻型化、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随着5G网络的推广与普及,其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特点将赋予协作机器人更加完善的交互能力;通过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协作机器人将具有更强大的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其性能也将进一步优化。人形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产业的新赛道,其中涵盖了众多先进技术,如新材料、人工智能等等,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终端。随着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此方面极有可能实现更多的重大突破,算法训练、感知能力等。一些国际科技企业对此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纷纷以自研或者投资的形式布局此行业,成为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最为关键的动力。以量子云为突破口发展量子计算产业。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量子计算可以带来算力的飞跃。量子计算技术走在全球前列,但还未出现成熟应用。量子云是量子计算最有可能落地的应用领域。量子云是用量子计算机代替传统超级计算机或者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通过云端算法与配套设施,参与到云计算之中。与传统计算机相比,量子云能够推动算力呈指数级规模拓展和爆发式增长。一些世界科技企业在量子云计算领域进行布局,推动量子云加速从实验室走向成熟。量子云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量子云的应用有助于减轻这种压力;对于那些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科技领域,量子云有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场景应用。元宇宙实际上是一个互联空间,其中融合了数字与物理世界,实现了二者的相互融通。这不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也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高级形态,不仅实现了虚实互促,还有可能引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数字世界可以呈现物理世界中的各种商业机会,甚至能够达到比物理世界中更宽的边界和更大的规模。

未来产业拥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其本身具备较强的带动作用以及产业赋能能力,却不可忽视其间所存在的不确定性等其他问题。加快推进未来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统筹下好“先手棋”。集中力量创造颠覆性产业技术。颠覆性产业技术关系未来产业成败。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具备足够能力的企业可以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架构新型研发机构,搭建研发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等,加强产学研用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以此形成一体化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的搭建与优化,使上中下游可以真正实现分工合作、利益共享以及互融共生。借助新联合体,不仅可以实现技术交叉融合,也有助于加速技术突破。同时,发展适应通用智能发展趋势的工业终端产品,塑造智能便捷的消费级终端,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加强推进新交互方式的应用与推广,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字生活、数字文化等众多方面的新需求。加强政策引导和体制保障。未来产业尚处于孕育萌发或产业化初期的“幼小”阶段,不仅需要在供给侧帮助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活力,也需要在需求侧为其提供市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在鼓励研发方面,展现举国体制优势;统筹规划各地产业基础以及资源禀赋,以期实现合理规划、精准培育,推动未来产业的错位优势发展。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在成果转化方面,在线上可以搭建交易平台以及成果发布大厅,在线下可以举办成果对接展会;一方面,要推动服务、市场等方面的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以及转移转化专业机构的建设,搭建并拓展创新应用场景以及商业模式;另一方面,还可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技术预测等,增强未来产业创新要素之间的互补性,丰富未来产业的应用场景。市场是否认同关系未来产业能否发展壮大。可率先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领域试点创新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云、元宇宙等应用场景,为未来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可依托量子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构建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提高数据处理和业务办理能力,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可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将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等融入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慧养老、智能护理等诸多领域,打造面向未来的全新生活方式;利用量子云赋能云计算平台,提升“城市大脑”计算速度与效率,提高风险预判能力,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此外,还可开拓新型工业化场景、打造跨界融合场景、建设标志性场景,以产品规模化迭代应用促进未来产业技术成熟。

强化与未来产业匹配的内容创造。数字内容创造在推动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可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本土内容产品。创新历史文化传播方式,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体验技术再现文物原貌与历史场景,运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打造更多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载体。也可丰富文化创意设计,引领数字文化娱乐高质量发展。促进本土影视周边与动漫游戏产品设计水平不断进步,壮大数字消费。还可将数字内容的“前沿性”“潮流性”特性融入未来产业发展过程,提升未来产业的软实力,促进未来产业成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设计蓬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责任编辑:唐昧
上一篇: 衡水银行尚城支行联合南盐道社区成功举办首届“和谐邻里杯”全民健身象棋大赛
下一篇:返回列表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